导读: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下,长年与海浪搏斗的玉环人也想尝试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游泳。玉环缺少淡水所以井多,水井抽水机上的一个平平常常却不可缺少的部件阀门,让他们产生了灵感。于是,有几位渔民家门口搭了个雨棚,办起了家庭作坊式的阀门厂,开始了每年仅有1万多元产值的阀门生产。
80年代中期,该县乡镇企业局从青岛外贸公司拿到了几十万元的阀门出口订单,玉环人聪明才智的“阀门”也随之而开启,他们的目光从偏远的一隅瞄向了全国和全世界。在每年的上海华交会,广州春交、秋交会上,那些有实力、有门路的企业在会厅设立了展厅,而刚起步的玉环阀门企业则在广场上摆开了地摊,看看像外商的,就拉住介绍自己的产品;晚上,找到外商下榻的宾馆、饭店,不揣冒昧地登门介绍产品。玉环阀门的新颖设计、可靠质量,很快得到了外商的青睐,纷纷与土里土气的玉环人签起订单来。几度春秋,玉环阀门很快进入东南亚各国市场,并稳稳占据住全国出口东南亚各国阀门总数的95%。
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波给玉环阀门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困难也是机遇,玉环人开始闯西欧、东欧,赴中东、非洲,考察阀门市场,结识阀门经销商。同时,通过大批玉环籍的侨胞把玉环阀门源源不断地推销到世界各地。一旦了解到某个国家是玉环阀门的销售空白点,就会有玉环人跑到那个国家建立市场,亮出自己的品牌。
谈起这几年的经历,玉环人自豪地说:“金融风波使多少东南亚国家的企业遭受灭顶之灾;而这场风波却使玉环阀门进一步走向全世界。”这也许是新时代造就这些渔民后代闯新“海”的品格。
目前,玉环已成为国内外最大的阀门红冲毛坯生产和供应基地,生产的阀门外贸出口额达13亿元,占全国阀门总出口额的65%。当年的阀门“元老”叶德生、许照明等,也早已从“雨棚”中走了出来,分别办起了年出口值3千万元的现代化阀门生产厂。现在,全县500万元以上出口值的企业就有91家,其中拥有自营出口权的有50多家,他们在世界70多个国家设立了200多家分公司,客户需要什么款式的阀门,他们就能生产什么款式的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