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万盛展览公司

贵州举行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及文化产品博览会

 11月15日至17日,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和2013“金沙回沙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总决赛在贵阳举行。这是继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九届泛珠大会和第三届酒博会之后,我省这一年的又一次文化盛事。

 这一届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国内外一流民族民间工艺大师齐聚贵阳大秀绝技,现场800余家展商展出3万余件展品。

 此次博览会主题为“匠心多彩创意贵州 世界共融畅想未来”,现场设有国际馆、贵州馆、展销馆,以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总决赛馆四个展馆。博览会为期三天,市民可持身份证到工商银行免费领票。

 “两赛一会”中的“旅游商品展销大会”这一年首次升格为“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相比往届,本次博览会与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合作,邀请了来自俄罗斯、美国、德国、瑞士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嘉宾参加,参观的市民赵阿姨忍不住感慨“外国人真多”。

 在1号国际馆里,各国手工艺人现场制作、展销各民族的手工艺品,包括匈牙利彩蛋、印度皮影、俄罗斯套娃、沙特服饰、意大利乐器等,吸引广大市民前来观看。

 经全省88个县海选、9个市州分赛区评选推荐来的300余名能工巧匠和近1000件设计作品进入了这一届“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总决赛。

 据介绍,能工巧匠们将分为刺绣、银器银饰、服装服饰、雕塑、蜡染蜡画及综合六大类别进行角逐,在专家打分后,于17日评选出获“贵州名创”奖的作品,以及获“贵州名匠”奖的手工艺人。

 在博览会上,除了工艺品展示,还能看到手工艺品成型的过程。

 在1号国际馆,历届“贵州名匠”和世界各国手工艺者们隔空斗法,手绘鸡蛋、手工刺绣、现场微雕让人称绝。来自匈牙利的乔巴尼·莫绍尼现场给市民表演她的绝技——绘蛋。将鸡蛋掏空,再涂上颜料,漂亮的工艺品让市民赞不绝口,不一会儿就有市民出价将彩蛋收入囊中。

 除了国际馆,市民还可在4号总决赛馆,观看来自全省的能工巧匠们现场制作民族工艺品。

据统计,2012年贵州省旅游商品购物收入实现360亿元,旅游商品企业达到2370多户,带动就业150万人,分别是2007年的7.2倍、23倍和15倍。预计这一年全省旅游商品产业综合产值将突破400亿元,形成银饰银器、蜡染蜡画等10多个大类、70多个小类、1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体系。

 2006年以来,我省成功举办了七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极大地推动了民族民间工艺品和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2012年,全省旅游商品购物收入实现360亿元,旅游商品企业达到2370多户,带动就业150万人,分别是2007年的7.2倍、23倍和15倍,打造了一个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平台,民族文化产业成为促进我省经贸、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融发展的综合载体、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为充分展示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从这一年起,我省将“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展销大会”与“中国·贵州民族文化产业交易会”合并,升格为“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博览会主题是“匠心多彩、创意贵州、世界共融、畅想未来”,旨在全面展示世界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促进全球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贵州名创”、“贵州名匠”在国际舞台生辉增彩,努力打造贵州特色产业走向世界的最美名片。

 从“两赛一会”升格为国际性博览会,近300名来自亚洲、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6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嘉宾相聚贵州,有国际一流的民族民间工艺大师、知名专家学者,有文明古国埃及、俄罗斯的传统工艺品,有法国、马来西亚、巴西、韩国、日本及阿拉伯国家的时尚精品,还有“贵州名创”、“贵州名匠”精品。国内外800余家工艺品相关企业及商户、30000余件展品参会参展。国际、国内工艺大师现场切磋,国内外民间艺术精品与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精品、文化精品同台竞辉,一张以民族民间工艺品为特色的贵州名片展现在世人面前。

 博览会期间恰逢周末,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荟萃各国工艺精品的国际馆人气最旺。

 根据参展国家和地区不同,国际馆设立了亚洲之光、伊凡的宝藏、情迷撒哈拉、德黑兰夜色、拉玛西亚之歌、汉城旧事、耶路撒冷的风声等主题展区,展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件特色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精美的布艺、陶艺、木雕、草编、藤编、铜像,无一不倾注着创作者的细腻手工和卓越的艺术品位,让贵州能工巧匠和参展市民大饱眼福。

 来自巴林的马哈默德·阿尔姆拉的传统书法,不是用笔,而是用类似小刷子和小铲子的工具,观众们只要写下中文名,他就会用阿拉伯文书写出来。在他们周围,编背篓的科威特大叔、做木雕的英国绅士、摆弄提线木偶的印度小哥各展所长,每个艺术家身边,都围着一群好奇的市民。

 第一次来到中国的荷兰锡匠罗拉尔德·凡·德尔顿,身材高大魁梧却和蔼可亲,虽然语言不通,他仍一遍遍地用家族传承了300多年的模型,向观众们详细地演示锡器的制作工艺,展位上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锡制品让人爱不释手。

 忙着与国外工艺大师同台竞技的贵州能工巧匠们,十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黔东南州能工巧匠王文荣制作的银饰闻名全省,他来到国外工艺大师的展位前,认真观看每个人的现场技艺展示。“外国同行们的市场意识很强,他们的作品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时尚结合得很好,所以每件作品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是都受欢迎,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王文荣对国外工艺大师的专业精神和艺术品位赞不绝口。

 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公司董事长石丽平同样深有感触。她对记者说,今后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审视和创作自己的作品,在作品的实用性和品牌性上多下功夫,走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中西工艺艺术交流,不仅让贵州能工巧匠受益匪浅,国外的大师们也深感不虚此行。参观贵州精品作品展馆时,各国大师们齐赞贵州无愧工艺精品的宝库。

 在贵州精品馆内,苗族银饰、刺绣、水族马尾绣、蜡染、蜡画、箫笛、木雕面具等展品琳琅满目,鲜明强烈的民族特征和艺术魅力吸引了各国工艺大师的眼球,不停地按下相机快门。巴西手工艺品设计大师、插画家马西奥·莱特说,这么多精品,堪称一个精品艺术的宝库,此次贵州之行,让他深受启发,也产生了不少灵感,相信回去后,能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在“贵州与世界交流”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学者及贵州能工巧匠,围绕全球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的艺术大师分享他们在民间工艺教育与传承方面的经验。思想和文化的火花碰撞,多个民族、多元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辉映,共寻世界民族民间文化未来的发展之路。

 本次博览会和“两赛一会”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版权协会、中国礼仪休闲用品工业协会等国家有关部委和相关国际组织、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

 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副主席、中国区主席陈平热情评价说,毫无疑问,挖掘、保护、宣传,推广,继承,发展,革新……这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生存之路。我深信,以此为基础,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将会成为国际瞩目的活动。“我们希望能利用本机构的资源,在贵州和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文化与友谊的桥梁,让世界了解贵州,让贵州走向世界。”陈平女士说。

 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王六一说,在区域性发展中,贵州把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促进开发少数传统民族文化产业,与文化结合成为现代人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前途是不可估量的。王六一认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需要全世界知晓和共享,但缺少通向世界的通道。通道一旦形成,世界文化将有贵州元素。本次以“两赛一会”为基础的博览会,已经成功敲开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通向世界的通道。

 连续举办8年的“两赛一会”成功跃上了新的起点。省“两赛一会”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省经信委副主任龙超亚表示,将认真总结好此次博览会经验,把博览会办得越来越好,充分体现民族性、国际性,把博览会和两赛一会打造成贵州开放奋发的新名片、以旅游商品为代表的特色轻工产业的新平台和宣传贵州的新舞台。

展会资讯更新时间:2013-11-22

用户登录

国际LED灯饰照明展览会分类

万盛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