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加快抢占半导体照明技术与产业的制高点,赢得全球低碳、绿色新兴产业竞争的关键战役,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上至大飞机,下至汽车光测距,远至南极科考,近至医疗美容、植物照明……“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出现,不仅使百年传统照明工业迎来了电子化大规模的数字技术时代,而且应用涉及到信息、交通、医疗、农业等领域,其数字化的特性是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技术支撑之一。”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阮军表示。
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十五”开始,科技部率先支持半导体照明技术和产业的发展。2003年,面对照明技术的革命和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科技部紧急启动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持续支持半导体照明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形成了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器件封装、下游集成应用的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链和具备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
推动节能减排和产业变革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半导体照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2011年12月15日,在科技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的“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工作现场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十二五’是我国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最为关键的时期,半导体照明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良好契机,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平台,对于抓住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机我们应充满信心,未来科技创新为生活带来的改善、为用户提供的新的可能性远非我们今天所能想象!”
阮军表示,发展LED产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选择,也是我国发展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传统照明和显示产品的生产消费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长期处于组装代工、产品附加值低的状态。半导体照明这一革命性的技术为我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可能。同时,半导体照明的产业带动系数大,除照明和显示产业外,将带动整个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在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及带动信息显示、数字家电、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此外,作为传统照明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照明用电占能源消耗的5.9%,且每年以5%-10%的速度增长。目前,LED照明产品已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据专家测算,2015年,我国LED通用照明占有率将达30%以上,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年节电可超过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3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 90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0万吨。同时,半导体照明技术还是一项绿色照明技术,产品不含汞、废弃物少、制造过程几乎不存在污染;半导体照明具有可循环、可回收的特点,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十城万盏”试点探路
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为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有效引导我国半导体照明应用的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科技部启动了“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在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等16个省市共计21个城市进行试点。
据悉,“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的实施,建立半导体照明应用推广工作体系,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在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形成龙头品牌企业,建立国家公共检测与研发平台,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团队,最终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
目前,“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工程以应用促发展,推动了技术集成和创新应用,促进了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形成,使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发挥,加快了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在21个试点城市中,已经有160万盏以上的LED灯具得到示范应用,节电超过1.64亿度。这21个城市集中了2000多家半导体照明企业,总产值约为759亿元,初步呈现出产业集聚效应。其中,厦门、上海、扬州、杭州、大连和东莞等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下一阶段,科技部将组织试点城市编制、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制定年度计划,引导试点地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解决运营模式、产品标准和检测平台建立、共性技术持续研发和产业链建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科技部将加强与有关部委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支持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推进我国照明产业的升级换代。
联盟合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据阮军介绍,为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致力于围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打通技术创新链,推动产业链整合,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目前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打通技术创新链。在产业链上游,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积极筹建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并整合现有优势科研资源,以增量激活存量,探索政府、研究机构及企业共同参与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与人才激励机制,形成开放的国际化研发实体。许多参与建设的企业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前沿技术难题,形成共同投入、共享收益、共谋发展的创新平台。在产业链中下游,联盟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工艺设计和系统集成,开发模块化、标准化、规格化的产品,实现多用途、多功能的创新应用。
二是推动产业链整合。针对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不完善,终端应用、封装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定位低端,上游芯片、外延与国外差距较大的现状,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包括国际化的会议展览、中英文网络平台、《半导体照明》杂志、中国半导体照明创新大赛等,集中优势资源,加快产业链内部技术整合,加强高端产品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步打破国外企业在外延、芯片领域的垄断局面。同时,通过与液晶显示器(LCD)、传统照明、集成电路等行业联合进行跨行业整合,实现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建设检测与质量认证平台,加快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定,推动产品应用;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积极申请国际检测认可资质;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水平。联盟组织编写的路灯、隧道灯测量方法规范等已被有关部委招标采纳;联盟成立了专利池工作组,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联盟通过联合研发,逐步完善高校及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加强对国内外专利现状、发展趋势、未来竞争焦点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我国半导体照明专利分析和预警能力。联盟还积极开展系统化、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全球招聘吸引高端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积极推动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
此外,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还牵头成立了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对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半导体产业赢得发展话语权做出重要贡献。
据悉,自2004年成立以来,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在产业界的影响力与凝聚力日益扩大。“这几年,联盟可以说是做了许多别人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希望联盟继续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对产业发展发挥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许多成员单位的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企业顺势发力
未来5年,我国LED照明应用的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将占据通用照明市场30%的份额,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出口创汇300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成熟的产业基础为我国LED照明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LED照明企业人士“心里乐开了花”。他们在谈到这个话题时都激动地表示:“这证明当初进入LED照明产业是正确的选择,更加坚定了我们对LED未来发展的信心。”
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旭亮表示:“5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对勤上光电来说,未来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据记者了解,随着“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的实施,许多传统照明企业纷纷关注并进入LED领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大幕已经拉开。宁波是我国照明产业的聚集地,有超过4000家传统照明企业,近1/3的企业已经或计划向半导体照明产业转型;扬州一些传统灯具制造企业加快了LED替代传统光源的步伐,LED照明产业迅猛发展。另外,一些传统照明领域的上市公司也投入巨资,转入LED的研发和生产。如亚明照明是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曾经于1923年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只电灯泡,在大功率照明光源方面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份额,2009年成立亚明固态照明有限公司,进军LED领域;雷士照明总部位于广东惠州,专业从事照明产品生产、研发和销售,2010年成立了上海研发中心,并组建了LED研发小组,对LED光源、灯具、驱动电源进行研究;佛山照明是中国最大的电光源生产企业,目前与我国台湾地区企业合作,全面进入LED电光源制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