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万盛展览公司

美国租赁业和会展业情况调研

                     
      一、美国租赁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美国租赁业于二战后的50年代开始进入创新和快速上升时期,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租赁规模庞大、租赁观念普及、经营方式多样、相对成熟的现代租赁业。作为金融租赁的起源地,美国租赁业规模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全球租赁总额为5574亿美元,美国租赁业的规模为1739 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31%,居于世界第一。以汽车租赁为 例,2011年美国汽车租赁数量约176万辆,营业额约223.96 亿美元;2010年美国汽车租赁数量约162万辆,营业额约 205.91亿美元。
      美国租赁业的主要特点:一是租赁业的改组、整合,大公司收购兼并中小租赁公司。大型制造企业积极介入租赁市场,经过充分竟争,大型制造商与租赁公司结合的格局正在形成。二是美国租赁业已经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租赁公司与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其它金融企业的合作非常紧密。银行等金融企业为租赁公司提供资金,租赁公司用这些资金购买租赁物并租给承租人,把所有权留置给银行,承租人将租金直接还给银行。租赁公司实际上把租赁合同卖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等再将这些合同打包后到华尔街进行租赁资产证券化,从而完成完整的产业链。三是美国租赁业注重专注于某一产业或设备,强调经营性租赁业务,可持续性较好,如IBM和通用电气专攻IT和医疗器械租赁。四是通过租赁公司实现的产品销售巳经成为美国制造型厂商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例如GE、吉尼公司的租赁销售占总销售比重均大于60%,有些制造厂商的销售额中,租赁形式销售的比重髙达80%-90%。五 是美国租赁公司的业务类型以服务业为主导,租赁业务中服务业占比已达50.9%。
      二、美国租赁业监管情况
      美国对租赁业的监管持开放态度,将租赁视为普通的商业服务,不釆取特殊监管。通常来说,厂商背景和独立背景的租赁公司被视为普通的工商企业,主要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对于银行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则采取并表监管模式,纳入银行监管部门的管理范围。美国融资租赁市场也呈开放状 态,成立租赁公司采取注册制,没有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同时也允许银行直接从事租赁业务。
      美国对租赁业的管理主要侧重于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加强行业的基本制度建设。一是建立保险与担保政策。政府对租赁公司,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业务的租赁公司提供全面的政治风险保险,进出口银行对租赁公司的对外租赁交易提供综合性出口信贷、出口担保和出口保险等。二是建立托拉斯信贷制度。由若干出租人组成托拉斯代理公司,共同向金融机构筹资购买设备后出租给承租人,共同承担风险与收益,以降低单一出租人在出租飞机等大型设备时面临过高的风险。三是建立发信用评估体系。便于租赁公司准备评价承租人的信用。四是建立坏账政策和保证金制度。美国租赁业租赁公司规定逾期三个月就计为坏账,而坏账比例一般控制在0.75 之内,同时,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信用等级向其收取不同额度的保证金,以减少现金流风险。五是建立回购制度。美国80%的租赁项目都是通过供应商推荐的,租赁公司之间都有回购协议,以降低运营风险。
      三、美国租赁业的法律、税收、统计制度
      美国采取分散立法模式,对租赁业不单独立法监管,相关法规分散在民法、商法、税法等法律法规之中,由多个部门的法律综合调整租赁业的法律关系。为促进租赁业发展,美国也在不断修改完善法律制度。例如,1963年,美国货币监管署开始允许银行进入融资租赁业;1970年,美国在《行持有公司法案》中允许银行附属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独立开展租赁业务;1972年,《资产折旧年限法》中明确了资产分类,并对各项资产的折旧年限做出了明确规定;1981年,《经济复苏税法》进一步简化折旧年限计算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并加大了税收优惠力度。
      美国租赁业的税收环境较为宽松,租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加速折旧与投资抵免。同时,税收制度的设计也较为灵活。当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没有足额利润用于抵扣而不能充分利用这一政策时,出租人与承租人可以通过适当的结构设计或条款安排,由出租人提出折旧,并以降低租金的形式将获得的加速折旧收益转移给承租人。美国租赁业的投资抵免制度主要体现于1962年《投资税抵免法》,该法规定,出租人投资用于租赁的设备按其购置成本的10%抵扣应缴税,出租人可以将这一优惠通过优惠租金的方法转给承租人。加速折旧方面,美国会计准则规定,租赁公司计提折旧可以在直线折旧法、双倍余额折旧法以及150%折旧法中自主选择,呆坏账准备金的比例自定,允许承租人将租金计入成本,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款。
      美国联邦政府未对租赁业建立统一的统计制度,对于租赁服务的统计分散于各个行业部门。根据北美行业分类体系(NAICS),普通租赁纳入“房地产出租和租赁(53)”项下的“出租与租赁服务(532)”,该门类主要包括两大项业务,一是面向消费者的出租服务,二是面向企业的出租服务,租赁的对象包括汽车、电脑、消费物资、工业机器与设备等, 面向消费者的出租类似一种零售型的传统租赁服务,而面向企业的出租服务则通常会涉及一些长期租赁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纳入“金融与保险(52)”项下统计。此外,运输设备、 建筑设备、农业设备运营商所提供的租赁服务则分别纳入各个运营商所在的行业门类统计。
      四、美国租赁公司主要业务类型
      美国的租赁公司主要分为三种,其中独立的租赁机构约占40%,有银行背景的租赁机构占35%,有厂商背景的租赁机构占25%。租赁公司业务类型广泛,可从事多种行业的租赁业务,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和负债率。美国的租赁公司的业务类型以服务业为本导,早在2005年,租赁业务中服务业占比已达50.9%,其中服务业租赁主要是融资租赁。为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租赁产品层出不穷,可创新能力强。租赁业最开始是经营性租赁,之后发展为可销售型融资租赁、融资租赁。随着租赁业的发展,租赁产品不断创新,还出现了杠杆租赁等新的租赁形式,但是传统的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仍占主导地位。美国租赁业中承租产品非常丰富,其中融资租赁业务发达,直接融资租赁产品超过一半。
      五、美国租赁行业协会运作经验
      美国的租赁协会在统一行业规则、加强行业交流、防范行业风险和规范行业运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租赁行业协会有美国租赁协会(American Rental Association,ARA)、美国设备租赁和金融协会(Equipment Leasing and Finance Association,ELFA)等。
      美国租赁协会(ARA)创立于1975年,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日常工作由会长负责。协会设有若干个专业委员会, 成员由会长从租赁经验丰富的管理技术人员中选出,义务承担研究任务。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促进租赁业发展的点子和建议,交给协会执行总裁,由执行班子向会员单位推行和提供服务。该协会目前有4300个会员,代表全美40%的租赁企业,另有9000个非会员联系单位,是美国比较有影响的民间组织,在国际租赁界也颇有威望。协会的主要职能是:1.提供教材,帮助租赁企业培训员工;2.组织租赁商品技术知识介绍与讲座;3.提供技术、安全、法规等指导;4.组织展示会。
      美国设备租赁和金融协会(ELFA)是一个非盈利组织,有500多家会员单位,代表了美国主要行业内的大公司以及一些金融机构独立的金融服务机构,其包括银行拥有的租赁公司、制造业代表及其他关联企业。协会的组织结构跟公司类似,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EFA也有研究机构,由成员公司出资共同成立,主要从事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如未来的市场和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研究报告,影响媒体和公众,进而影响政策的制定者。协会的主要职能包括组织会议、开展培训,同时还通过热线电话、杂志、网站等平台向会员企业传递信息。

                 
      一、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自从1896年底特律会议局成立以来,美国会议产业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的重视并逐步发展起来。目前,拉斯维加斯、奥兰多、芝加哥等已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会展中心城市,一些专业协会影响力也日益增加,如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美国专业会议管理者协会 (PCMA)、国际会议专家协会(MPI)等。
      会议会展业在美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会议行业委员会(Convention Industry Conucil,以下简称CIC)2011年发布的最新报告《会议产业对经济影响的重要性》显示,2009年美国举办各类会议和贸易展总计约179万次,参会人员迖20472万人,对GDP的直接贡献额为1060亿美元,为美国提供直接工作岗位170万个,间接工作岗位630万个,直接创造联邦税收143亿美元,州与地 方税收113亿美元。
      二、美国会展业的特点
      (一)参展商的重新签约率下降。美国许多参展商并不急于就展览会上的展位与组展单位签约,参展商对展览会的 积极参与意识也不如从前了,重新预订展位的比率减少已是大势所趋。展览会人数在下降,参展商感受不到展位紧俏的压力。
      (二)展览会中的会议越来越少。由于观众与参展商人数减少,展会无需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造成参展环境恶化, 反过来使参展商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展会管理者还必须不断对展览会及会议安排适时更新,有的展会会期原来是3至4天,而现在也缩短成1至2天。
      (三)新的展览会规模不断缩小。过去,一个美国新的展览会规模通常在300个至400个展位,但现在一般新的展览会拥有展位就在75个至100个左右。新展会主要集中在一些细分市场领域,其运作在第一年至第二年会通常会面临 相对困难的处境。
      (四)参展商签约参展的预留时间缩短。2001年初的时候,参展商在参展前的签约情况良好,在展会举办前9个月支付展位费50%,在参展前3个月把奏展商的全部展位费付清。2002年年底以来这个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展会主办单位让参展商提前签约展位,参展商即使签约也不超过3个月。这种情况造成了展会主办单位资金的困难,展会主办单位无法把一个展会的参展规模做一个统计,也没有一个可靠的资金作保障。
      (五)媒体公司出售展会项目。这虽不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但在2002年以来美国会展业中表现突出的是,许多媒体公司面临大量债务。它们想通过抛售展会项目得到现金来清债。根据美国《展览》杂志报道,从2001年10月到2002 年2月,仅有3个展览会是媒体举办的,到了 3月份以后, 几乎全是商业性会展公司在运作展会了。
      (六)消费类展会走势坚挺。消费类展会使人们有机会走出家门、观展、娱乐。这也就是消费类展会面对经济不景气而保持不衰的原因。例如:纽约一个4口之家花费在展会一天的开销,仅相当于看一场2小时电影的费用。类似展览会的参展人数一直能够得到保证,并且在很多地方快速增 长。
      三、美国会展业的管理制度及促进政策
      (一)美国会展业的管理主要靠行业自律。美国会展业的管理属于企业推动型的协会管理模式;以企业自愿参加为特点,具有较强的民间性,主要通过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相对独立地承担管理责任,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直接管理会展业。任何商业机构和贸易組织都不需要特殊的审批程序,即可以进入会展业;会展项目基本上不需要审批。
      (二)美国会展行业协会具有协调职能。美国会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同行业内部价格上的相互倾轧与产品质量问题时,会展企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市场秩序的需要,组建行业协会,尝试用行业自律的方式规范市场秩序,如美国展览管理协会(IAEM)。美国会展行业协会成立的动力源是企业本身,即会展企业只要存在相同的利益,就可以建立一个行业协会,政府对此既不干预,也不予资助。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技术与信息服务,协调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 的关系,同时实力强劲的行业协会,如美国商会及美国制造商协会与联邦政府、国会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当政企发生矛盾时,行业协会会寻求国会的支持与介入,以制衡为原则,处理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
      (三)美国政府对会展业提供间接支持。美国政府对会展业的间接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出国会展项目和对国内展览会进行审核认证,这两项工作均由美国商务部具体负责。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展览会的质量和组展水平进行认证和监督,以保证美国企业无论是出国参展还是参加在美国国内举办的展览会都能取得较好的参展效果。
      1、贸易展认证计划(TFC)。该计划是美国政府对组织美国企业集体出国参展或组织美国国家馆出国参展活动进行审核、监督并提供相关服务的项目。运作方式:如果某一商业协会组织或专业展览公司拟组织美国企业集体出国参展或组织美国国家馆出国参展,则该组织或展览公司可以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贸易展认证”证书(Trade Fair Certification);美国商务部对拟参加的国际贸易展览会、组织企业出国参展的组展单位、组展实施方案进行审查,然 后对审查合格者授予“贸易展认证” 证书;组展项目获得认证的组展单位可以在各种招展材料和组展宣传材料中使用 美国商务部授予的贸易展认证徽标(Logo);美国商务部通过其在国内外分支商务机构宣传获得认证的展览会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展,并对企业参展和出口业务洽谈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支持。
      2、国际购买商项目(IBP)。该项目旨在促进国内展会产出积极成果。运作方式:展览会举办者向美国商务部提出对某一展览会实施“国际购买商项目”的申请;美国商务部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实施“国际购买商项目”;对批准同意实施“国际购买商项目”的展览会,展览会组织者可以在招展宣传材料中使用美国商务部提供的IBP徽标(Logo);美国商务部把批准实施IBP项目的展览会正式通知其驻外使领馆商务机构,各商务机构接到通知后立即进行展览会促销宣传,从世界各地邀请高质量的采购商、批发商和贸易代表,或组织贸易代表团,赴美参加展览会洽谈;美国商务部在展览会现场设立国际商务中心,对参展商和特邀客户提供支持和服务。通过该项目,美国商务部把大批髙质量的专业观众带到展览会现场,使美国参展企业不出国门就能有效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潜在客户,企业参展效果和参展积极性大大提高,展览会越办越好,规模越来越大。
      四、中国企业赴美参展情况及经验总结
      近年来,中国企业赴美参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 1-8月,向我驻美使馆经商处提交参展申请共26件,较去年同期的19件增长36.8%。
      目前,中国企业主要是通过国内会展公司组团,赴美参加专业或综合展会,参展目的多为展示和销售产品、建立客户联系、考察市场环境等。中国企业青睐赴美参加在北美乃至全球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的展会,这些展会的专业观众集中度髙,有利于中国企业开拓美国及周边市场。
      (一)从参加美展会类别看,轻工服装、农产品、新能源、化工机械以及综合类展会是中国企业的主要参展对象,主要包括:盐湖城户外用品展、美国国际厨房及卫浴展览会、美国夏季优质食品展、波士顿水产品展、美国化工展览会、美国国际太阳能展会、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品展、美国国际轮胎工业展览会等。
      (二)从中国企业组团规模看,单个团组规模相对较小, 一般在10家企业以下,申请展位面条为几十至数百平方米不等。
      (三)从组团单位性质看,组团主体呈多元化,既有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等事业单位,也有国药励展、远大国际展览、北京领会国际展览等企业单位。相关单位大多拥有较为丰富的境外组展经验。           I
      (四)从我企业参展情况和效果看,中国企业赴美参展以展示和销售产品为主,重视展品实物展示,但在展台设计、手册制作、营销手段等方面,与美本土企业相比存在不小差距。近年来,开始有部分中国企业通过参与展会项下专业论坛、在展厅播放企业宣传视频等方式主动发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五、美国会展业成功经验及对我申示
      (一)坚持市场导向。美展会主办者多为非官方性质,展会决策、运营更为灵活,展会的主题定位、布展实施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服务参展企业、吸引更多展商和观众作为办展目标,展会的功能性、效益性更为突出。我参展企业对美展会主办方的服务意识、考虑周全普遍持肯定态度。
      与此同时,由于会展对促进当地纪济发展、带动就业的作用较为明显,展会所在美地方政府也乐意为展会举办提供便利,但政府通常不参与商业展会的具体运营。
      (二)突出自身优势。美知名展会主题鲜明,通常以特定产品类别为主(例如:儿童用品展、高尔夫用品展等),不追求覆盖产品的全、广、多,加上主办方多年精耕细作,使得参展企业、专业观众市场细分更为具体。
      总体来看,美展会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不同主题的展会重叠度较小,既避免了不同地区展会的相互恶性竟争,也突出了各自优势,能够更好地吸引企业参展。
      (三)丰富展会内涵。美展会内容已由传统的以展促销,向利用会展平台加强行业研讨、为企业新产品发布提供平台等方向发展。展览也从实体展台向网络虚拟展台延伸。企业通过参展不仅能够展示、销售自身产品,还能了解业界动态及发展趋势,与同行及客户开展深入交流。
      (四)重视品牌营销。美知名展会主办方髙度重视展会包装、宣传,部分展会定期赴海外进行市场推介。展会主办方在向传统媒体投放广告的同时,更加侧重网络营销。例如:在展览结束后,向参展客户和观众发放制作精良的电子刊物,介绍展会数据、亮点、特色,通过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 来增加展会“粘度”。

展会资讯更新时间:2013-09-07

用户登录

国际LED灯饰照明展览会分类

万盛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