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万盛展览公司

我国OLED照明前景无限 六年后规模将达100亿美元

      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从2003年开始这种显示设备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OLED屏幕具备了许多LED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它也一直被业内人士所看好。
 
      新式照明技术不断兴起,Panasonic研发处长菰田卓哉(Takuya Komoda)表示,2020年LED、OLED照明将全面取代传统照明。其中OLED照明因材料利用率达70%,市场规模上看100亿美元,每千流明价格将大幅压缩,一线厂商在最近2~3年就会投入量产。
 
  Takuya Komoda表示,OLED照明因材料利用率高达7成,加上投资门槛比面板低、技术含量却极高,Panasonic积极投入,预估至2020年OLED市场规模可望达100亿美元。他认为,LED照明主要是取代现有的市场,但受限于发光效能,无法刺激新的需求,但是OLED照明却可激发新的需求,他预期到2020年LED、OLED照明将全面性取代传统照明。
 
  Takuya Komoda也表示,以目前的价位来看,OLED每千流明的成本是LED的20倍,他相信随着更多厂商投入,将会缩减至2倍,且不同於LED照明须把点光源转为面光源,LED制程中需加入导光板、封装、晶片处理等,导致最终成本提升,因此最终OLED成本会低于LED,除了Panasonic之外,飞利浦等大厂也预计在2~3年之内投入量产。
 
      OLED技术起源于欧美,但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亚,如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等。
 
      全球OLED产业还处于产业化初期。全球涉足OLED产业的企业产品主要是小尺寸无源OLED器件,真正对LCD(液晶)构成威胁的有源OLED器件,实现量产的只有少数几家公司。中国虽具有一定的OLED产业基础,但产业链尚不完善,尤其是上游产品竞争力不强。关键设备以及整套设备的系统化技术等大都掌握在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手中。
 
      自1999年首度商业化以来,OLED已成功的应用在多个领域中。在商业领域OLED显示屏可以适用于POS机和ATM机、复印机、游戏机等;在通讯领域则可适用于手机、移动网络终端等领域;在计算机领域则可大量应用在PDA、商用PC和家用PC、笔记本电脑上;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则可适用于音响设备、数码相机、便携式DVD;在工业应用领域则适用于仪器仪表等;在交通领域则用在GPS、飞机仪表上等。
 
      从电视机产业发展来看,每一次行业的升级换代都离不开技术的创新。而在每一次的行业升级之中,中国的彩电业都处于背后追风、疲于模仿的尴尬状态。究其原因,技术的不足仍为关键因素。
 
      目前吉林、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四川等地都有OLED研发或生产基地,较为集中的有四川、江苏和广东等3个地方。而单就广东一省已建、在建和筹建的OLED生产线项目有5个,分别是汕尾信利小尺寸OLED生产线、佛山中显科技的低温多晶硅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AMOLED生产线专案、东莞宏威的OLED显示幕示范生产线项目、惠州茂勤光电公司AM(主动式)OLED光电项目、彩虹在佛山建设的OLED生产线项目。对于OLED的重视或许将增加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但对在产品研发上一直效仿日韩的中国彩电业来说,创新与突围绝非易事。而"屏"缺陷,也让中国彩电企业在高成本投入的OLED布局之路上危机四伏。
展会资讯更新时间:2014-03-21

用户登录

国际LED灯饰照明展览会分类

万盛展览